第(2/3)页 如今有了苏谨的大力加持,发展自然日新月异,不知快了多少倍。 现在的月港集市,除了布行、米面行、油行、糖冬瓜行、冰糖行、药材行、铸鼎行这些传统商铺外, 茶叶行、瓷器行、丝织品行等高端商行,也早已布满大街小巷。 哪怕大明在李朝和联军打的水深火热、你侬我侬之时,也没影响民间的贸易。 当然,该纳的税一分都不能少,敢偷税漏税走私的,市舶司海巡会教他怎么做人。 月港的民事港不需要苏谨去操心,哪怕没有他,随着海贸的深入,这里也会越来越繁华。 他需要操心的,是替朱棣搞好海防,以免出现后顾之忧。 比如同样已经提前开建的龙海晏海楼。 原本应该在万历十年,由瞿寅领建的晏海楼,也被苏谨提上了日程。 这里不仅可以当做本地的地标,更重要的是其军事作用,用作瞭望、示警。 其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相结合,用八柱架梁筑成八角形,本地人又戏称其为八卦楼。 当然,龙海晏海楼也不过是诸多海防其中之一。 与其一起开建或修缮的,还有万松关、龙海港尾炮关、镇海卫城, 乃至更南端的六鳌所城、铜山所城、悬钟所城,以及康美土堡和水寨大山。 同时在漳州和泉州交界的语屿水寨,将设为一处海军营所,同时具有造船厂的职能。 毕竟自宋以来,漳州就是福船的主要造船地,郑和西洋之行的很多附船,也交由语屿水寨打造。 但苏谨的目的显然不止于此。 作为雁过拔毛,眼里只有小钱钱的主,怎么可能不动点小心思。 语屿水寨负责建造宝船和官船,那他就直接在旁边再开一个造船厂,专营民船。 如今海上贸易的船只,大部分技术还停留在元末的时候。 因为早年老朱禁海的缘故,海船的发展一度陷入瓶颈。 但洪武晚年时期,很多海禁已经悄悄开了,苏谨更是老朱的‘白手套’,专职替他在海上给内帑搂银子。 到了建文朝的时候,铁脑壳对老朱的很多政令嗤之以鼻,对海禁的反应更加激烈,再下片板不得下海的政令。 主要原因,当然是江南士族也在靠着海洋大发其财,自然不可能看着老百姓下海和他们抢生意。 风浪越大鱼越贵的道理谁都懂,越禁海,他们走私的利润才越高。 直到朱棣登基,海贸才再次开放。 不过他也没有一口气直接打开,而是先开了泉州、松江、杭州、广州几个州的市舶司。 第(2/3)页